食品营养

食品营养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8-08-10 16:24    

食品营养与健康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只是指无疾病或不虚弱。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

    三维健康概念

    身体(躯体)健康:各器官结构功能完好

    精神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能力

    健康概念的内涵

    1.躯体健康: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身体健康是人生完全健康的基石。躯体健康即人们所说的生理健康,是指人体的结构完整而又健全,生理功能正常而又完善。躯体健康是指身体处于无疾病的良好状态。

    2.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的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是人的整体健康状态的必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

    3.道德健康:道德可简单解释为做人的道理和应有的品德。一个人是否健康与自身的道德品质有着很重要的关系。道德健康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为基础并高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道德健康即品德高尚,也就是说健康的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即健康的道德内含。

    4.社会适应良好:社会适应良好即社会适应健康。社会适应主要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适应,包括职业角色、家庭角色及婚姻、家庭、工作、学习、娱乐中的角色转换与人际关系等适应。

    健康维度

    1.躯体维度:指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特征。

    2.情绪维度:包括应激能力、灵活性、解决冲突的忍让以及基本的情绪特征。

    3.理智维度:个体对信息的作用和处理,对价值观及新概念阐明以及判断能力的训练程度;还有应对技巧、灵活性、在恰当的时机讲适当话的技巧;运用信息及理解新观念的能力都归入此维度。

    4.社会维度: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所生存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受他人的影响,只要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察觉到这个维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心灵维度:心灵一词也可译作“精神”,按通常的理解,相当于“精神体系”和“思想境界”的意思。

    6.职业维度:有人将职业性人际关系从一般社会关系中分离出来,以强调它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这一维度反映个体对受雇用的满意度,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通过对其他维度的作用而间接影响。

    7.环境维度: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存环境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是个大概念,包括宏观及微观两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如下标志:

    (1)吃得快(2)走得快(3)说得快(4)睡得快(5)便得快

    健康的10大标准(WHO定义):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工作效率高。

    (3)生活有规律,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抗病能力强,自身免疫力高。

    (6)体重适中,身材匀称。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蛀牙,牙龈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运动有活力。

    亚健康subhealthy

    定义: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就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稳定性失调尚未引起器质性损伤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实际上是健康的透支状态,身体确有种种不适。在此状态下如能及时调控,可恢复健康状态,否则会发生疾病。

    亚健康表现

    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器质性病变;疲劳困乏、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反应迟钝、社会适应能力差;睡眠障碍、性机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抑郁惊恐、无名疼痛、浮肿、脱发等。亚健康的发展,正常生理机能失调,难于抵抗传染性病原体、毒物以及不良环境的严重刺激,导致体内一个或多个组织出现机能紊乱、结构异常甚至创伤而发生疾病。

    亚健康的症状

    六“快”:“快”速变累、“快”速感冒、“快”速变胖、“快”速变怒、“快”速变矮、“快”速变瘦

    五“不”:精神“不”振、坐立“不”安、供血“不”足、手足“不”暖、排便“不”畅、

    四“多”:“多”梦、“多”忘、“多”汗、“多”尿

    三“降”:食欲下降、视力下降、记忆力下降、

    二“干”:皮肤干燥、口“干”

    一“条”:病汉一条

    亚健康的结果

    六“高”一“肿”:1.高血糖、2.高血压、3.高血脂、4.高血黏稠度、5.高尿酸血症、6.高脂肪肝(代谢紊乱)、7.肿瘤

    导致亚健康的原因:(1)由于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2)人的自然衰老(3)现代身心疾病(4)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亚健康的诊断

    当出现应激能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情绪低落等一系列自我感觉,而医学检查所得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医生无法做出明确诊断时,可确定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失眠、神经衰弱、疲倦、胸闷烦乱、食欲下降、应激能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心理抑郁、性格缺陷、偏执人格。

    亚健康的预防和消除:适度运动。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调控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适时干预。睡眠养神。走近大自然。

    运动的益处:消耗多余的热量、保持适宜的体重、改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强健肌肉、加快新陈代谢、改善睡眠质量、帮助减轻压力及缓和烦躁的情绪。

    癌性格

    孤僻,抑郁,多疑善感,好生闷气,自我体验深刻却不愿意表露;沉默寡言,处事冷淡;心胸狭窄,常钻牛角尖,容易记仇,报复心强;易躁易怒,耐受力差;看什么都不顺眼,喜欢抱怨,有外人就跟外人闹别扭,没有外人就跟自己闹别扭。抑郁好生闷气,并常常带气吃饭易患胃癌。长期处于失望自卑中的女性易患宫颈癌。压抑不得释放,经常克己情绪折磨者易患肺癌。怒气难以自治,又常常压抑愤怒易患乳腺癌检查出癌症后加重了“癌性格”的患者,早早地都死了,可谓越怕死,死得越快。知道自己得了癌症,试着改变自己“癌性格”的,相当多的老“癌”存活下来。真是应了一句老话“性格即命运”。

    均衡的营养

    营养是较新的一门科学,它认定其中许多维生素及矿物质对良好健康的贡献,此外。科学界也发展了饮食与预防慢性疾病相关的理论。

    保持营养的平衡

    适当节食;

    提倡杂食;

    膳食指南四字经: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新鲜菜果,三餐相辅;

    多吃豆奶,胜过药补;鱼禽蛋肉,常吃适度;

    运动进食,初步相符;清淡少盐,低脂食物;

    限量饮酒,学会说不;饮食清洁,把好门户。

    平衡膳食、合理营养:

    •高血压减少55%

    •脑中风减少75%

    •糖尿病减少50%

    •肿瘤减少33%

    •使您长寿10岁

    营养、营养素与营养学

    1.营养(Nutrition):

    指机体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吸收和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命活动整个过程。

    营养是一个动态的生物学过程

    食物营养成分→摄入消化吸收利用保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维持良好健康状态

    2.营养素(Nutrients)

    食物中含有的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繁殖和健康所必须的化学物质。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含义:营养素指食物中可为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修复组织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物质。

    分类: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s):蛋白质、脂类、碳水化物、水(三大生热营养素)

    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s):无机盐、维生素(六大类)、膳食纤维为第七类

    营养和营养素的关系

    营养是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以满足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简单地讲,营养是人类的摄食过程。

    3.食品(Food)

    定义: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foodproduct)和原料(foodstuff),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涵义:食物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载体,是维持健康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作用:

    1)营养功能: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素,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

    2)感官功能:满足人们的不同嗜好和要求,如色、香、味、形态、质地等。

    3)生理调节功能:对人体产生不同的生理反应,如兴奋、镇静和过敏等。

    •普通食品

    第一功能:营养功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基础营养素

    第二功能:感官功能-满足对色、香、味、形、质嗜好的要求

    •功能食品(Functional Food)

    第一功能:营养功能第二功能:感官功能第三功能:调节人体生理节律、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功能。

    •保健食品(Health food)

    指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可调节机体功能,又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

    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共性和区别

    共性:都能提供人体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都具有特定的色、香、味、形。

    区别:普通食品:不强调特定功能,普遍人群食用,无规定的食用量。保健食品: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体现在标签上),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规定的每日服用量。

    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保健食品:不能以治疗为目的,主要是调节人体的机能(体现在标签上)、不能有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性危害、可以长期使用、口服。

    药品:应当有明确的治疗目的以及相应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可以有不良反应、有规定的使用期限、注射、外用、口服等。

    4.营养学(Nutriology)

    •营养学定义:研究人体营养规律的一门学科。

    营养与健康

    •研究目的:

    健康:儿童发育正常,聪明伶俐;成年人体魄健壮,精力充沛;老年人精神焕发,益寿延年;病患者症消病除,肢体康复。

    古代营养学

    《黄帝内经·素问》: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世界上最早最全面的饮食指南

    《素问·五常政大论》:谷肉果蔬,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中国古代的食疗指南

    现代营养学

    Atwater&Benedict发明弹式量热计并测定了食物中的热量,用呼吸量热计测定了各种劳动动作的热量消耗。Rose&Murder发现8种必需氨基酸。Funk提出了维生素的概念Mecollum、Osbrne&Mende分别发现了维生素A、核黄素和硫胺素。19世纪及20世纪中叶是现代营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

    1810年发现第一种氨基酸;1838年蛋白质作为新的科学术语被命名;1844年发现血糖;1881年对无机盐有了较多的研究;1920年正式命名维生素;1929年证实亚油酸为人体必需脂肪;1943年美国首次提出对各社会人群饮食营养素供给量的建议,此后许多国家相继制订了各国的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作为人群合理营养的科学根据。

    现代营养学新进展

    1)基础营养

    1、膳食纤维生理作用及其对预防某些疾病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

    2、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n-3系列的DHA和EPA的生理作用逐渐被揭示;

    3、叶酸、维生素B12、B6与出生缺陷、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水平的研究;

    4、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微量元素硒、锌、铜等在体内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

    2)营养与健康

    一些重要慢性病与膳食营养关系密切,膳食营养因素是这些疾病的重要成因,或是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高盐可以引起高血压,蔬菜和水果对多种癌症有预防作用。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关系密切。癌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均与一些共同的膳食因素有关,肥胖则是大多数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营养与基因表达

    营养因素和遗传基因的相互作用是营养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从疾病预防的策略考虑,首先是要预防疾病基因得到表达。通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减少人群中疾病的特异性基因的存在。目前,营养因素和基因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从长远的观点看,营养学可以为疾病控制作出贡献。

    4)食物中的活性成分

    流行病学观察结果难以用营养素来解释,如蔬菜、水果对癌症的抵抗作用。越来越多的试验结果表明,食物中的非营养素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功能。茶叶中的茶多酚、茶色素,蔬菜中的类胡萝卜素及异硫氰酸盐,蔬菜和水果中的酚酸类,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大豆中的异黄酮,魔芋中的魔芋葡甘聚糖、香菇、枸杞、灵芝中多糖,红曲中的红曲色素等成为研究热点。这些研究难以划清食品和药品间的界限,因而加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营养学的基本内容

    营养学主要学科内容:1营养学基础、2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3不同人群的营养、4社区营养、5营养与健康。

    1)营养学基础:能量、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水、维生素、重要功能因子

    要求:掌握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各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需要量及食物来源)。

    2)各类食物营养价值

    食品营养价值评价:谷物食品、豆类及坚果、蔬菜及水果、动物性食物、其他食物

    要求:熟悉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

    3)不同人群的营养:孕妇营养、乳母营养、婴幼儿营养、青春期营养、老年营养、特殊环境人群营养。

    要求:熟悉不同生活时期人对营养需要特点的基本知识

    4)社区营养: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膳食结构、膳食指南、营养调查要求:了解营养调查方法,学会制作平衡膳食和合理搭配膳食。

    5)营养与健康:营养与免疫、营养与肿瘤、营养与高血压、营养与冠心病、营养与肥胖、营养与美容、营养与糖尿病。要求:了解营养与常见病之间的关系,能从营养的角度预防这些常见病。

    食物营养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

    合理的营养可促进健康状况,使人精力充沛,体格健壮,工作效率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增强。

    营养失调(Nutritional Disorder)

    营养不良: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两种表现:营养缺乏或营养过剩。营养缺乏或不足:蛋白质、热能、维生素、无机盐

    原因:原发性①不良饮食习惯;②过多食用精制食品;③经济原因。继发性①营养素吸收利用受阻;②需要量增多;③营养素受破坏或排泄过多

    DRIs,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

    营养与人体生长、寿命的关系

    1)营养与生长:

    我国西部贫困地区760万0-14岁贫困儿童集中在西部地区,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相比,他们的身相差4厘米,生长迟缓率是城市儿童的6倍,营养状况依然堪忧。

    2)营养与美容:

    营养学家认为,美容是可以吃出来的,营养的好坏决定面部肤质和色泽。

    3)营养与寿命:

    时间:    解放前   1957   1973-1975    1981      1985      1990

    平均寿命: 35岁    57岁    64.9岁    67.88岁   68.92岁    71岁

    饮食营养是影响人类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饮食结构

    我国长寿地区百岁老人: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多蔬菜类型。新疆长寿老人的饮食:奶类、奶制品、羊肉、牛肉、蛋白质、常食粗粮。四川百岁老人过千:多数吃素,如蔬菜、豆制品。

    我国目前的营养状况与存在问题

    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经济与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

    1)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1.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

    2.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稳步提高

    3.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

    4.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

    2)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1.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

    2.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高血压、糖尿病、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

    3)营养状况不平衡:

    高原地区、西部地区、西南地区:营养素摄入不足;其他地区:膳食不平衡

    膳食中,太少:mω-3长链不饱和脂肪酸(鱼产品)m类胡萝卜素(蔬菜和水果)m维生素E(谷物和植物油)m硒(螃蟹,坚果类);太多:饱和脂肪酸。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增进健康。

    增进人体健康的六十四字方针:膳食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果薯相辅、奶豆食品、经常食用、适量常食、鱼禽蛋肉、少吃肥腻、清淡低盐、进食适度、酒水限量、食物清洁、饮食卫生、经常运动、少病益寿。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对健康影响因素:40%依靠遗传和客观条件,其中:15%为遗传因素、10%为社会因素、8%为医疗条件、7%为气候条件、60%依靠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近年来在我国前三位因的分析中发现,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不良生活方式与生物因素的比例为45.7:29.0;脑血管病为43.3:36.0;恶性肿瘤则为43.6:45.9。目前这三类疾病占全部死因的67.6%。换句话,目前有2/3的人死于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生活方式病。

    根据美国加州对6928名成年人进行长期追踪观察的结果,发现下列7项生活方式与长寿有关:(1)减少夜生活,每天吃早餐;(2)每天睡眠7—8小时;(3)一日三餐间不吃零食;(4)保持标准体重;(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6)不吸烟;(7)不饮酒或少量饮酒。经过5.5年的观察,发现遵守6-7项健康行为的人群比只遵守0-3项的人群期望寿命延长11年。

    能量平衡与营养素:

    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就像汽车燃烧汽油产生动力一样,人类是靠营养素产生的热能来维持生命力的。能量不是营养素,它是营养素的产物。我们从食物中获得营养素,又从营养素中获取能量。体内的能量,一方面不断地释放出热量,维持体温的恒定并不断地向环境中散发,另一方面作为能源可维持各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能量单位:

    国际上通用焦耳(J),营养学上使用最多的是其1000倍的单位,即千焦耳(kJ)。我国及有些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仍继续使用卡(cal)和千卡(kcal),其换算关系如下:1cal=4.184J;1J=0.239cal。焦耳(joule,J),千焦耳(kilojoule,kJ)卡(calorie,cal)千卡(kilocalorie,kcalorie,kcal)

    人体能量来源:除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三大能量营养素外,酒中的乙醇也能提供较高的能量。

    常见食物的热能含量:

    含热量(千卡/100克)常见食物>500:植物油、麻酱、花生、坚果类;300-500:谷类、猪肉(略带肥肉)、粉丝、干豆类、糖、奶粉;100-300:甜薯、肉类(纯瘦)、蛋类、豆制品、鱼虾;50-100:鲜枣、红果、荸荠、香蕉、荔枝、桃、苹果、橘子、菠萝、柿子、土豆、藕、山药、芋头、莲子、鱿鱼、贝类、牛奶;30-50:豆浆、葡萄、草莓、杏、李子、梨、哈密瓜、甜瓜、葱头、胡萝卜、南瓜;<30:海带、海参、豆角、佛手、西瓜、莴笋菜花、西红柿、黄瓜、辣椒、芹菜、洋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西葫、茄子、菜瓜、苦瓜。

     不同烹调放法食物所含能量比较:

     名称             原料                    能量(千卡)

     拌洋白菜       洋白菜、香油2克             68

     素炒洋白菜     洋白菜、植物油15克          185

     肉片洋白菜     洋白菜、猪肉2两、油15克    523

     煮鸡蛋         鸡蛋1个                     69

     煎鸡蛋         鸡蛋一个、植物油10克        159

    人体的能量消耗

    机体能量消耗主要由: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的热效应、生长发育(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四方面构成。

   (一)基础代谢(BM)

    定义: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须能量消耗。具体是指人体在清醒、空腹(饭后12—14h),安静而舒适的环境中(室温25—30℃)、无任何体力活动和紧张的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松弛、消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下的能量消耗,即指人体用于维持体温、心跳、呼吸、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基本功能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

    1、基础代谢率(BMR):指单位时间内人体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单位KJ/kg.h 、 KJ/m2、MJ/d。

    ★基础代谢率与体表面积相关;而体表面积又与身高、体质量有关。

    计算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

    ●用体表面积计算

    体表面积(m2)=0.00659×身高(cm)+0.0126×体重(kg)-0.1603,然后再按年龄、性别查表,计算BMR。

    2、影响人体基础代谢有以下一些因素:

    (1)体格的影响:

    A.体表面积,瘦高者大于矮胖者。B.肌肉发达基础代谢水平高。男性的基础代谢水平高于女性5%―10%。C.遗传因素是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

   (2)不同生理、病理状况的影响:

    A.儿童和孕妇的基础代谢相对较高。B.成年后随年龄增长基础代谢水平不断下降。C.生病发热、甲状腺疾病等。

   (3)环境条件的影响:炎热或寒冷、过多摄食、精神紧张时都可以使基础代谢水平升高,在禁食、饥饿或少食时基础代谢水平也相应降低。

   (4)尼古丁和咖啡因可以刺激基础代谢水平升高。

   (二)体力活动:称运动的热效应人体从事各种活动消耗的能量,主要取决于体力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体力活动:

    ①职业活动:如运动员高强度的职业训练打网球踢足球、或世界级比赛等。

    ②社会活动:如开会、开车、跳舞。

    ③家务活动:如扫卫生、看护小孩。

    ④休闲活动:如打牌、听音乐。

    人类的体力活动种类很多,营养学上根据能量消耗水平,即活动强度的不等而分为五个级别,即极轻的体力活动、轻体力活动、中体力活动、重体力活动和极重体力活动。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将我国居民活动强度由五级调整为三级:即轻、中、重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所消耗能量多少与三个因素有关:

    肌肉越发达者,活动时消耗能量越多;

    体重越重者,做相同的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也越多;

    3、活动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消耗能量越多。

    (三)食物热效应

    食物热效应也称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因摄食而引起能量消耗的额外增加的作用。

    人体在摄食过程中,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散发能量。不同的产热营养素其食物热效应也不等。脂肪的食物热效应约消耗本身产生能量的4%―5%,碳水化合物为5%―6%,而蛋白质则特别高,可达30%。

    (四)、生长发育:

    孕妇、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生长所需的能量用于形成新的组织及新组织的新陈代谢。

    三、能量代谢失衡

    能量失衡:能量摄取量长期低于或高于能量消耗,能量平衡:能量摄取量等于能量消耗。

    ★能量不足:由于饥饿或过分控制饮食、疾病等原因,使能量摄入不足,人机体储存的糖原及脂肪被动用,脂肪储存减少,体重及体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身体对环境的适应力和抗病力下降。临床表

    现为:消瘦、贫血、神经衰弱、皮肤干燥、工作体力下降、体温低、抵抗力低。

    ★能量过剩:长期摄取能量过多,人机体肥胖超重,血糖升高,脂肪沉积,肝脂增加,甚至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的发生。

    轻体力活动(75%时间坐或站立,25%时间站着活动)办公室工作、修理电器、售货员等。男2400千卡/日,女2100千卡/日

    中体力活动(25%时间坐或站立,75%时间特殊职业活动)学生日常生活、机动车驾驶、电工、安装、车床操作、金工切割等。男2700千卡/日,女2300千卡/日

    重体力活动(40%时间坐或站立,60%时间特殊职业活动)非机械化农业劳动,炼钢、舞蹈、体育活动、装卸、采矿等。男3200千卡/日,女2700千卡/日

    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不仅对各年龄组人群的能量摄入有具体的推荐量,而且也根据不同的活动强度推荐了能量摄入量(详见本平台:能量供给与食品来源)。



      责任编辑:xiaon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