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0 13:09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目前,全球饥饿问题仍然严重,科技创新在解决食品供应和安全问题上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新类型食物和全新科技手段对未来食品安全将产生积极影响,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推动和普及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11月6日,作为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活动之一,主题为“深化‘一带一路’农业与食品合作 共创人类美好生活”的第十六届“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在上海举办。嘉宾们共商农业交流合作,共议食品产业发展,为“一带一路”农业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十年来,“一带一路”山水相依、命运相连,发展并肩、合作不断。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杰指出,加强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的国际交流合作,实现协调发展和共同安全,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共同诉求和迫切愿望。本次论坛聚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界代表,通过思想碰撞、经验交流,必将进一步增进食品安全全球共识,深化生产监管技术国际合作,推动生态农业和食品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面临着保持生态平衡、保障食品安全和保护居民健康的重要任务,各国都在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明表示,在这一背景下,在农业领域引入生态可持续技术、提高食品安全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智慧农业和农业创新合作构想框架内,各成员国正在积极合作,开发、引进先进技术、数字解决方案和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和1/10的粮食,每年调出原粮制成品600亿斤,是名副其实的“中原粮仓”“国人厨房”“世人餐桌”。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敏表示,新时代的河南通过构建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拥抱世界、开放发展,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期待与沿线国家在农业、食品产业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不断拓展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全方位合作。
而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的海南,正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先行先试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交流合作。“我们利用丰富的热带资源优势,以蔬菜、水果、水产、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为重点,推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种业等领域的创新,大力发展系列食品加工产业,涌现出了春光、翔泰等一批本土特色企业和品牌;通过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等国际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既引进优质椰子、咖啡等农产品,吸引高端食品产业落户海南,也帮助海南本土企业产品‘走出去’,打响海南特色品牌,今年前三季度,海南食品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口同比增长38.6%。”海南省常务副省长巴特尔介绍了近年来海南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丰硕成果。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指出,市场监管总局将推进建设统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服务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扩大食品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进认证认可结果采信互认,扩大食品农产品国际贸易,强化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作用,促进食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数智升级保障食品高质量供给
过去7年,全球饥饿水平不断攀升。联合国粮农组织牵头编制的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2022年,全世界估计有6.91亿至7.83亿人面临饥饿,到2030年全世界可能仍有近6亿人身陷饥饿状况。2021年,全世界超过31亿人无力负担健康膳食,人口比例高达42%。
“全球饥饿问题仍然严重,联合国粮农组织一直在努力推进发展生态农业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科技创新在解决食品供应和安全问题上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新类型食物和全新科技手段对未来食品安全将产生积极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临时代办张忠军如是说,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创新,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一国一品:特色农产品绿色发展全球行动”,旨在为特色农产品打造绿色和可持续的价值链,支持小农和家庭农民充分分享全球市场回报,最终推动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坦桑尼亚大使哈米斯·穆萨·奥马尔说:“众所周知,农业技术的进步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均匀,有些地区依然落后,主要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那里的农民仍然在加倍辛勤努力地耕作,风险和脆弱性非常高,但生产力非常低。因此,要真正地共创未来,我们需要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弥合农业技术的差距。”
而在国内,政府始终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坚持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管,保安全提品质一起推,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肖放表示,我国生态优质农产品供给越来越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稳定向好,其中科技创新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今年3月,麦当劳中国携手九大供应商启动“麦当劳中国再生农业计划”,与供应商和中国农民一起,为消费者培育新鲜、安全和自然的食材,驱动农产品的高品质发展。麦当劳中国首席影响官顾磊说:“再生农业计划实施的核心是人员的数字化,是农民骨干,未来5年,我们计划主要以数字化方式,持续分享农业知识、技术与经验,为供应链系统中超过2000位骨干农民和农业管理者提供长期再生农业体系化培训,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朗表示,作为立足国内、布局全球的国际化大粮商,中粮集团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作为业务发展重点,坚持创新驱动、合作共赢,主动融入国际农业分工网络,不断推出绿色健康的产品与服务,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粮方案。
一方面,中粮集团着力打造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近年来,中粮集团加快“走出去”步伐,搭建起连通全球农粮主产区和亚洲新兴市场的稳定粮食走廊。目前,中粮集团全球农粮经营量达到1.8亿吨,近一半营业收入来自海外。与此同时,中粮集团积极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运用,联合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嘉能可等国际粮商,在瑞士日内瓦成立Covantis数字化农业国际贸易公司,提供农业区块链解决方案,促进大宗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标准化、数字化和现代化。
另一方面,中粮集团着力打造绿色创新的循环链、价值链。践行“双碳”战略,制定《中粮集团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2030年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30%等目标;与金砖伙伴共同发布《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倡议》,牵头全球60多家企业成立“零排放联盟”,巴西大豆采购“零毁林”、燃料乙醇生产“替代粮”等项目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碳中和合作示范案例。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司长马纯良指出,要深化创新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供给、增进食品国际贸易互信、坚持科技创新成果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期盼中外各界携手努力,为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生活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