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7 13:18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近年来,消费者健康管理观念不断增强,对烘焙产品的“减糖”需求已从“减少蔗糖”升级为“控制总碳水”。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5年版烘焙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健康烘焙品类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800亿元,占行业烘焙市场总规模的29%。同时,头部生产企业通过数字化系统整合供应链、生产、销售数据,实现动态定价与库存优化。此外,生产企业进一步拓宽消费场景,烘焙与咖啡、茶饮的跨界组合成为标配消费场景。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低糖低脂成主流,功能性添加溢价显著。《报告》显示,71%的消费者愿意为“清洁标签”(少添加、成分简单可识别)产品支付溢价,低糖、全麦类产品销售额年均增速达63%,功能性添加如益生菌、膳食纤维产品,溢价能力为普通产品的1.8倍。消费者对“减糖”的需求已从“减少蔗糖”升级为“控制总碳水”,代糖如赤藓糖醇、阿洛酮糖使用大幅提升。
细分人群需求爆发,催生新赛道。针对65岁以上人群的烘焙食品需求激增,添加膳食纤维、益生菌的低糖产品备受青睐。《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适老化烘焙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5%。消费者更关注易咀嚼、低GI值、高钙高蛋白等特性,推动生产企业研发软质面包、高钙饼干等专属产品。
健身人群推动“高蛋白、低热量”烘焙产品崛起。《报告》指出,2025年健身代餐烘焙市场规模达120亿元,其中高蛋白面包、低卡能量棒占比超60%。消费者对饱腹感、营养均衡的需求,促使生产企业将燕麦、奇亚籽、植物蛋白等原料与烘焙结合,打造健康零食化产品。
烘焙食品正从“零食”向“生活方式符号”演变。下午茶场景中,低卡甜品、无糖慕斯需求增长120%;早餐场景中,全麦三明治、杂粮馒头占比提升至35%。场景化需求将推动烘焙产品向小份化、便携化、定制化升级。
原料端国产替代加速,成本波动可控。《报告》指出,今年,国产小麦粉在高端烘焙使用占比将达50%,植物基奶油研发投入将增长300%。头部生产企业通过期货套保+产地直采,将原料成本波动控制在3%以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分析师认为,随着国内小麦品种改良(如强筋小麦、低筋小麦)和油脂加工技术升级,原料国产化率有望在2030年达到70%,进一步降低生产企业成本压力。
从产业智能化升级出发
中央工厂+冷链配送,重构供应链效率。中央工厂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成本(人工成本降低58%、能耗降低32%),并通过冷链配送保障产品新鲜度(损耗率从8%降至3%)。《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中央工厂模式将覆盖85%的连锁品牌,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至40%。
柔性生产线与AI质检,提升生产精度。柔性生产线可实现“小批量、多品类”快速切换,满足个性化需求。AI质检系统则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将产品缺陷率从3%降至0.5%,同时减少30%的质检人力成本。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分析师评估,智能化设备投入可使生产企业综合效率提升40%,投资回收期缩短至2年。
数字化运营,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头部生产企业通过数字化系统整合供应链、生产、销售数据,实现动态定价与库存优化。《报告》指出,数字化运营可使生产企业毛利率提升5—8个百分点,成为竞争中的关键壁垒。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出发
社区烘焙店,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社区烘焙店通过“烘焙课堂+定制服务”增强用户黏性。《报告》显示,提供烘焙课程、儿童DIY活动的门店,复购率比普通门店高40%,客单价提升25%。此外,社区店通过“会员制+社群运营”实现精准营销,某品牌通过生产企业微信社群推送个性化优惠,带动月度销售额增长35%。
跨界融合,烘焙+场景叠加。烘焙与咖啡、茶饮的跨界组合成为标配,某品牌通过“烘焙+咖啡”套餐,将客单价从25元提升至45元,同时带动咖啡品类销量增长200%。此外,“烘焙+轻食”(如沙拉、三明治)的组合满足“一站式”需求。
私域流量,从“流量收割”到“用户运营”。头部品牌通过小程序、社群、直播构建私域流量池,某品牌私域用户占比达60%,复购率是公域用户的2.3倍。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分析师认为,私域流量的核心价值在于“低成本触达+高频互动”,生产企业可通过用户画像分析实现精准推荐,将转化率从3%提升至8%。
从集群化与差异化出发
区域布局,集群化与差异化并重。《报告》显示,未来产业布局将呈现“三大集群+特色基地”格局,即长三角集群:以上海、杭州为核心,聚焦高端定制与健康创新;珠三角集群:以广州、深圳为依托,发展速冻烘焙与跨境电商;成渝集群:利用消费市场优势,打造“烘焙+文旅”示范基地。同时,鼓励中西部地区建设特色基地,例如河南利用小麦产地优势发展面粉深加工,云南依托鲜花资源开发“鲜花烘焙”产品线。
技术创新,构建“硬件+软件+服务”体系。《报告》建议,生产企业建立三级研发模型,即基础层:联合高校攻关低温发酵、植物基奶油等核心技术;应用层:开发智能烘焙设备,如自动醒发箱、AI烤箱与数字化管理系统;服务层: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持与供应链金融服务,降低中小生产企业转型门槛。
标准化建设,平衡个性化与规模化。中小型生产企业可通过模块化服务,如标准化原料包+定制化装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标准化产品占比将从目前的60%降至45%,而“基础款+个性化装饰”的组合模式将成为主流,既满足规模化生产需求,又保留定制化体验。
责任编辑: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