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钱学森理论助推 乡村有机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8-12-21 13:49    来源:中国食品报

  12月16日,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沙产业专业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中国管理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主办的钱学森科学思想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科技界、教育界、企业界的100多位专家学者聚焦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中提出的大农业在扶贫、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及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共议大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及未来发展方向。

1545357959251516684.png

  提高农业综合发展能力

  据介绍,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是钱学森整个科学思想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现代生物技术推动的大农业产业革命,它将建立农业型知识密集五大产业,通过生产技术创新、经营方式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等,极大提高农业生产力,达到资源集约、物质循环、科学管理、生态良好、产品优质、效益提高的新形态。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钱永刚介绍,早在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就提出开展第六次产业革命,发展知识密集型的农产业、林产业、草产业、海产业和沙产业五大产业经济的思想理论,同数百位从事国家管理、科技、教育、企事业界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讨,并在全国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钱永刚认为,深刻领悟和运用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对于破解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粮食安全、资源约束、生态环境等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重点围绕第六次产业革命理论和实践成果,建立平台展示交流我国在五大产业的成就,把第六次产业革命推向新的高度,助力我国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中国系统工程协会理事长杨晓光补充道。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农民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禁区,带动城市和国民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要达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原农业部政策体改司司长郭书田说,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发展五大产业,通过推行股东合作使农民既是劳动者又是有产者,既有经营性收入又有财产性收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我国农民受陷于化学农业模式、小农发展、固守第一产业生产初级产品产值收益低下等困境。对此,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草业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李毓堂认为,应在全局部署上科学利用国土资源,发展知识密集型五大产业,极大提高中国农业综合发展能力。在生产技术上,全面推广普及应用以生物工程为主,包括信息、种业、机械、水利等配套的先进技术,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微末经营的新型集体经济,并把家庭联产承包充实完善起来。在产业结构上,发展农工商一条龙、一二三产业连锁经营的产业化循环经济,通过连锁运行、技术配套、能量转化,达到资源集约、生态优化、高产优质、增值增效,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在生产经营管理上,实行系统科学管理,大力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等来解决当前三农问题。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从生态农业与粮食安全的角度提出,只有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其在山东进行的环保试验,采用种养结合及物理+生物方法控制虫害等综合措施,成功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实现了改良土壤、固碳减排、环境保护及清洁能源。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通过系统研究钱学森理论,针对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乡村社会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国际农业安全等五大问题,通过在山西灵丘做的“车河模式”扶贫案例验证,提出了全域有机农业是能够兼顾农业现代化五大建设目标任务与产业内涵的现实发展道路,是通向生态文明时代乡村有机化建设的宝贵实践。

  沙产业助力扶贫初显成效

  专家表示,生态建设不能只是植树种草,而是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科学地向沙漠要效益,最终把不毛之地变成沃土良田。新农村建设也不能只是盖新房子,扶贫靠输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变输血为造血,同时必须要用经济杠杆去撬动。有产业作为支撑,还要有收入,才能让老百姓彻底脱贫致富。

  甘肃河西走廊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据2014年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显示,甘肃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为1950.2万公顷和1217.02万公顷。与2009年相比,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减少0.19%和0.12%。这一切的取得离不开钱学森沙产业理论支持。

  “沙产业是在荒漠戈壁不毛之地,用工程技术加高新技术创造知识密集型农工贸一体的大农业——新型绿洲。”中国科协原副主席、著名沙漠治理专家刘恕说。

  内蒙古政协原副主席夏日认为,沙产业的核心思想是为人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为人类找到新的生态资源。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沙产业专业委员会研究员田裕钊提出,未来的目标是在沙漠戈壁上生产食品,通过用微生物藻类植物取代高等植物等手段,选特殊地段,创建智能化叶绿素工厂。如小球藻利用阳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产出生物,营养价值很高,完全可以形成大产业。

  作为钱学森大农业战略的践行者,内蒙古东达蒙古王集团有限公司1998年先后投资了3亿多元在库布齐沙漠中建设了多个沙柳基地,改良了100多万亩沙化土地,种植各种农作物。通过完善沙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带动周边农牧民种植沙柳几百万亩,使周边10多万农牧民增收。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研究员贺访印介绍,甘肃作为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发源地,经过30多年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甘肃河西走廊,目前建立沙产业示范区47个,形成以种植、养殖、加工、旅游、风电、太阳能为主体产业链,形成生态草业、生态林果业、生态畜牧业和生态农业等多种沙产业发展模式。截止到2016年,建立沙产业企业、基地近1000家,其中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100多家,累计投资126.9亿元,产值153.1亿元,有效促进了沙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小牛